多动症大多扣错了帽子-凯发网站
新闻背景:3月5日出版的《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canadianmedicalassociationjournal)公布了一项针对儿童多动症的研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11年间跟踪研究超过93万名6~12岁儿童,结果发现在同龄儿童中,12月出生的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几率比同年1月出生孩子高出39%,接受药物治疗的几率也高出48%。
谈到很多家长和老师总是给喜欢给孩子扣个多动症的帽子,上海市儿童医学发展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教授很是不解,日常生活中判断孩子是不是患多动症,大多是老师和家长,好像不是医生了。
北美的学龄儿童中,有3%到7%的人被诊断患有多动症,在中国这个比例为4.31%到5.83%。果真有这么多的多动症孩子吗?最新一期《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对儿童多动症的常见诊断提出严重质疑。
年龄越小扣多动症帽子的几率越大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93.7943万名6到12岁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后发现,年龄最小的孩子被定性为多动症的比例最高。
珍妮·加兰德(janegarland)是负责此项研究的儿童心理学家,她指出,许多孩子的多动症很可能只是发育不够成熟的表现。仅仅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不如那些年长近一岁的孩子守规矩,便认定为多动症并使用药物,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在同一年级中,晚几个月出生的孩子表现相对不成熟,但人们却用对待较大孩子的标准看待他们,这使他们比较容易被误诊为多动症。
多动症为何容易被滥用
上海市儿童医学发展中心章依文教授告诉记者,许多被家长、老师认定为多动症的儿童,有大半在经过系列科学综合评价后摘掉了多动症的帽子。
造成这种多动症被滥用的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夸大的宣传,第二是老师的误解。班级里多一个坐不定的学生,会给教学带来很大麻烦,但如果该学生被确诊为多动症,那他的成绩再差老师也不用负责了。美国有关调查就发现,教师倾向于滥用多动症标签以推卸教育的责任。世界卫生组织新生儿保健合作中心主任沈晓明教授说。
没有经过明确鉴定,千万不能乱给孩子扣‘多动症’的帽子。章依文教授说。此外,大人的评价如同一个标签,孩子常常会为了证实大人的评价就朝着大人评价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也就是说,有些孩子类似多动症的表现,是大人的评价培养出来的。
喜欢多动未必是多动症
章依文教授说,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幼儿园的儿童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一年级小学生也只能集中10~15分钟,这些年龄段的孩子一节课上有几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做小动作都是正常的。
所以,喜欢多动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多动症。章依文教授说,心情焦虑等其他心理问题也可能表现为多动,比如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在一个平均智力很高的学校里,他就会因为学习跟不上而出现多动症的表面症状。
儿童多动症是否存在,医学界本来就没有定论。而需要注意的是,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会遭到老师和家长区别对待,这对他们的自我认知会产生消极影响。
《多动症大多扣错了帽子》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1878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