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夫妇育儿经-凯发网站
爸爸:eric.j.wolt
妈妈:therese.wolters(中文名:欧康乐)英国人,壳牌天然气及发电公司中国西部特别项目总经理
女儿:saskia,8岁,北京京西学校三年级
儿子:matthijs,5岁,北京京西学校学前班
儿子:caspar,13个月
荷兰爸爸,育儿不甘人后
在荷兰,整个社会对于父亲参与到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更清楚的认识。
一个家庭如果有小宝宝降生,那么除了母亲享受产假以外,刚刚“上任”的父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他们会和公司商议,把五天工作制调整为四天,以便能更多、更好地照顾家庭中的新添成员。
完善的荷兰婴儿护理体系
1、绝大多数荷兰孕妈妈在临产时不必经受路途颠簸之苦,赶到妇产医院去生孩子。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有专业助产士在临产时,来到产妇家中,帮助她们在自己熟悉而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分娩。
2、在宝宝降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中,还有专业婴儿护理人员来到家中,指导和帮助新手妈妈照料刚出世的小宝宝。开始时每天来一次,随着妈妈们对育儿过程的逐渐熟悉,前来帮助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
婴儿护理人员会指导新妈妈如何给宝宝喂奶、洗澡、烹饪,每次在家中呆大约1、2个小时。有了她们的帮助,新妈咪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因婴儿降生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去逐渐习惯做一个母亲。而这一切,据eric说都是免费的。
那么,在家中分娩的这种人文的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在荷兰开始的呢?
eric想了想,据他的回忆,他自己还是母亲在医院中生下来的,因此这种情况应该是近二、三十年来逐渐改进形成的。而在英国,therese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医院出生的,她的弟弟却是在家中出生的。不过,即使在今天,英国的绝大多数产妇还是在医院生下自己的小宝宝。婴儿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也没有荷兰那么完善,居住地离市区大医院近的家庭可以享受到这种免费的上门护理,而居住地距离医院较远的家庭则可能两星期或1个月可以享受到一次。
荷兰vs英国,育儿小差异
在问到eric与therese有没有因为来自不同的gj和文化背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时,两人共同的感受是:分歧肯定有,但这更多来自于各人幼年被抚养和自身的成长经历,而非文化背景的不同。不过,细心的therese还是回忆起几个小小的细节上的差异。
当小宝宝刚生下时,她的荷兰婆婆把一个盛着热水的瓶子用布包好,放到宝宝的床上,给宝宝取暖。而在英国,人们会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绝对不这样做。
宝宝满3个月后,婆婆在牛奶瓶中装入麦片粥喂宝宝。而在英国,婴儿奶瓶生产商往往提醒母亲们,不要将任何牛奶以外的食品放入奶瓶,以免宝宝发生噎食。
therese坚决反对使用安抚奶嘴,而她的婆婆却认为安抚奶嘴是妈咪的一个小帮手,应该使用。
这些与其说是gj差异带来的不同,不如说是因时代差异造成的。因为therese的婆婆毕竟是在用她那个时代的育儿方式在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儿媳妇。eric分析说:“在他小的时候,他妈妈按照当时流行的育儿理论,每隔4小时给宝宝喂奶一次,这4个小时中间则什么都不喂。而现在,人们更趋向于按照宝宝的天然生物钟去给喂食,当宝宝饿了,就给他喂奶,而不必刻板地等到4个小时以后。”
哄宝宝睡觉,家传妙招
在宝宝的睡眠问题上,therese与eric很有心得。
在荷兰和英国,人们都普遍使用睡袋来作为宝宝睡眠时的覆盖物。therese与eric也不例外,在养育3个孩子的过程中他们都使用了睡袋。一个惊人的发现是,宝宝在使用睡袋以后,睡眠确实好了很多。eric解释其中的原因在于——很多小宝宝睡眠不好,是因为半夜踢被,被子被踢开后,床上的温度下降,宝宝就被冻醒了,于是哭闹。用了睡袋以后,宝宝晚上能够保持适度的体温,自然就睡得踏实安稳多了。
在荷兰和英国,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和宝宝体形年龄的大小,父母给宝宝准备厚薄、尺寸不同的睡袋,让宝宝睡得舒适。therese与eric的使用经验是,从宝宝6-8周时可以开始在睡袋中入睡,然后一直用到约3岁左右。
他们还有另一个妙招是,当宝宝到了该入睡的时间,就把therese或eric的一件旧睡衣或t恤衫放在宝宝的脸蛋旁,亲吻一下宝宝的脸蛋,跟他说一声“晚安”,宝宝很快就入睡了。这个方法最初是从朋友那里学的,那时他们才刚刚有了第一个女儿saskia。回到家,他们立即在saskia身上试了试,果然十分奏效。在照料随后的两个宝宝时,他们也采用这个方法,确实为他们节省了很多哄孩子入睡的时间,而宝宝睡得还很好。其中的原因在于:宝宝闻到妈妈或爸爸衣服上那熟悉的体味,手和脸蛋接触到柔软的棉布料,仿佛感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在这种安全和温馨的感受之中,他们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不过,为避免孩子变得过分依赖父母的衣物,他们告诉孩子只能入睡前,用父母的衣物来作为陪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现在8岁的saskia已经不再需要爸爸妈妈衣物的陪伴,就可以安然入睡了。这是由于年龄的自然成长带给了孩子更多、更充实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因而不需要再凭借外物。5岁的matthijs还需要,而且平时喜欢随身带着一块儿柔软的海绵,需要温暖体验时,就摸一摸;1岁的caspar则还在父母衣物的陪伴下乖乖地入睡。
先进的育儿法
国内外的父母如今都认识到了,宝宝从刚一降生,尽管还不会表达,也不能立即理解父母的话语,但他们的小脑瓜却是在接受爸爸妈妈带给他的许多信息。
因此,在这个阶段给宝宝提供适合他玩耍的物品、玩具以及可供探索的小世界,对宝宝的成长会很有益。
在语言方面
therese与eric根据家庭中得天独厚的双语优势,以及西方语言学家的建议,在对孩子说话时,妈妈总是使用英语,爸爸总是使用荷兰语。这样,孩子们对两种语言都有很好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之间主要使用英语交流,因此家庭的主导语言是英语。孩子们听到爸爸对他们说荷兰语,回答的时候仍旧使用英语。惟一的例外是在孩子们想要讨好爸爸时,才用荷兰语回答,这样似乎很容易让爸爸高兴,他们的如意算盘就可以“得逞”。
在运动方面
据therese在中国几年来的观察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把宝宝抱在手中,而西方父母在孩子刚刚会爬的时候,就放手让宝宝在家里的地板上随处爬行、活动。当然,为了宝宝的安全,他们首先要把一切不安全隐患排除。比如,到专门的商店购买包家具角、固定抽屉、柜门、马桶盖等的家居安全用品,把危险的物品转移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这样,宝宝就有了一个广阔、安全的自由空间,可以任由他们去发现、去探索。therese回想起他们在伦敦刚有了大女儿saskia时,尽管居住在一套面积并不大的普通公寓中,saskia仍然可以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自由爬行,甚至包括厨房和卫生间!据therese说,这种看护爬行期或学步期宝宝的方式在英国和荷兰都非常普遍,她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以及eric的家人、朋友都是这样看护7、8个月到2、3岁的孩子。
这真是一项明智的育儿举措,对于爬行到学步期的宝宝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也应该在宝宝会爬行、蹒跚学步之时,把家居环境做一个安全化处理,为宝宝提供活动的场所,避免把宝宝总是抱在手中,或限制宝宝的活动自由。宝宝有了广泛的探索空间,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求知愿望都会发生、发展。
夫妻搭档,育儿不累
?爸爸eric生活小点滴
1、从大女儿saskia出生以后,就重温和刷新自己所会的儿童歌曲。有时间,就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在送孩子去托儿所的路上,在外出游玩的路上,或者在家中。
2、外出到餐馆或去朋友家时,随身为孩子们带着纸和笔。这样,孩子们在等待时,就总是有事可做——画图画。
妈妈therese生活小点滴
1.经常带孩子们与同年龄的小朋友聚会,平均每周2次。
2.到超市购物、拜访朋友时经常都带着孩子。
3.每周去图书馆,给小宝宝和两个大孩子借各种图书
《荷兰夫妇育儿经》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2673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