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单纯肺动脉口狭窄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凯发网站
(一)发病原因在胚胎形成的头3 个月中,胎儿可因各种原因导致肺动脉狭窄。其中值得指出的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环境因子,即风疹综合征,另一个是家族遗传因子。如果母亲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患风疹,即可使胎儿发生风疹综合征,表现为白内障、耳聋及心血管畸形,而心血管畸形者最多是为肺动脉狭窄,也可为肺动脉瓣膜狭窄。近来发现有家族性肺动脉瓣狭窄,在兄弟当中之发病率为2.9%;在其他综合征中,如noonan综合征,也可有肺动脉瓣狭窄者,但大多数病人的病因尚未证实。大动脉半月瓣是从动脉干隆起和间介的(intercalated)隆起发育而成。肺动脉瓣前叶来自左间介隆起,后左及右叶分别来自左下、右上动脉干隆起。瓣叶联合是由这些胚胎组织之间分隔开来形成。肺动脉瓣狭窄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如果瓣叶上完全没有瓣叶联合的痕迹,推测是在胚胎发育早期动脉干或间介的隆起之间完全没有分隔开来。如果在瓣叶上有结缔组织束或缝迹则可能在胚胎发育晚期瓣叶之间融合引起,也有认为胎儿心内膜炎与瓣膜狭窄的发生有关。
(二)发病机制肺动脉口狭窄包括肺动脉瓣、肺动脉漏斗部和肺动脉总干及其分支狭窄。临床发病率占先心病的4%~10%,男女比例大体相等。“单纯性肺动脉口狭窄”是指室间隔完整无缺的病例,但可伴有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据abbott统计,肺动脉口狭窄伴卵圆孔开放约占2.5%。
1.病理解剖 正常胎儿出生时肺动脉口约为0.5cm2,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至成熟时可达2.0cm2/m2。一般有效肺动脉口必须减少约60%,才发生较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上以瓣膜型动脉口狭窄最多见,约占75%。常由于胚胎中、晚期瓣膜融合所致,肺动脉瓣的三叶瓣膜融合成圆锥状,向肺动脉内鼓出。中心留一小孔,直径2~10mm不等,最小者1~3mm。儿童瓣膜柔软菲薄,瓣口常在中央。随着年龄的增大,瓣膜越来越增厚,瓣口不在中央。部分病例瓣膜只有二叶。漏斗部狭窄约占15%,可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的上、中、下部。可为肌肉型,即整个漏斗部肌肉增厚,形成窄而长的通道;亦可为隔膜型,即在漏斗部一处形成局部的纤维性隔膜,呈环状狭窄,将漏斗部或漏斗部的一部分与右心室隔开,形成二腔右心室。漏斗部狭窄如同时合并有瓣膜型狭窄,称为混合型狭窄,约占10%。肺动脉口狭窄的原因主要是胚胎时宫内感染,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造成。肺动脉口狭窄可累及肺总动脉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可伸展到左右肺动脉分支处,或多发性地累及外周肺动脉分支,或混合累及总干和外周次级动脉或小动脉分支。狭窄后的肺动脉壁常较薄而扩张,称为狭窄后扩张,多见于瓣膜型狭窄,而在漏斗部型狭窄中较少见。造成狭窄后扩张的原因可能是肺动脉本身发育缺陷或血流冲击肺动脉所致。本病时右心室肥厚,右心房亦大。
2.病理生理 由于肺动脉口狭窄,右心室收缩期过度负荷,右心室收缩压增高,部分压力为克服狭窄的阻力而消耗,造成肺动脉压低于右心室压,致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出现压力阶差。不过,本病与法洛四联症不同,尚可保持一定的心排血量,患者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这一代偿是通过增高右心室压力实现的。一般最大收缩期跨瓣压差在50~80mmhg(6.7~10.6kpa),或右心室最大收缩压在75~100mmhg(10.0~13.3kpa)间提示为中度狭窄;低于或超过这一范围,则分别为轻度或重度狭窄。严重病例右心室收缩压可达150mmhg(33.3kpa)。中度以上狭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狭窄的程度愈加明显,瓣膜纤维增厚,右心室流出道进行性增厚,致漏斗部继发狭窄。如右心室代偿失调,舒张压亦增高,右心房压亦增高,甚至在心房水平发生右向左分流而出现发绀,则称为法洛三联症。晚期病例则发生心力衰竭。
《小儿单纯肺动脉口狭窄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805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