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小儿被拐骗-凯发网站
人是具有群集本能的群居动物,一旦离开群体便不能生存下去。但是,人的大脑又有突出自我的额叶部分。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使群体和个体这两者协调起来,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小儿是天生的交际家。从一出生开始,他就在母子交往和母子情感关系中扮演发动者,维持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际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当成人的脸出现在婴儿视野中时,他便中止原来的动作,注视成人的眼睛,进行片刻目光交流,然后开始微笑,发声,手舞足蹈,表现出欢愉的样子。“天真活泼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半岁左右,婴儿开始主动与成人交往。当母亲不在时,儿童已能发出各种信号呼唤成人,其中最常用的手段是哭。只要有人凑过来和他说话,哭声就停止了。半岁到一岁,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婴儿开始学习人类特有的动作和语言。与此同时,与人交往的愿望更加强烈,交往行为也更复杂。
满周岁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起初有“怕生”现象。看见陌生人走近,他就躲到妈妈怀里,有时甚至哭起来。但这并不说明他拒绝和生人接近,他一边哭,一边怯怯地转过小脸偷看,想看看这个陌生人的样子,弄明白这位陌生人为什么要走进他。因而来访者应该注意:如果和孩子不熟,不要急于走近他。做父母的可以主动先和客人聊聊天,让孩子有一段观察和熟悉客人的时间,此后,孩子会变得主动起来。也许,孩子开始站的与客人有一定距离,目不转睛地瞧着客人,过些时候,他就可能乐于把一件玩具拿给客人,或者接受客人给他的一件玩具。随后,他可能会把房间里所有搬得动的东西,都搬到客人的面前。
1岁至1岁半时,小儿由于学会了行走,扩大了视野范围,便会萌发对环境和周围人的探索行为。他们往往爱在户外玩耍,看到一个亲人在他们身边时,便会向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到2岁时,这种情形便十分常见。而且孩子回头探望亲人所在的频率也会减少。这时,很多孩子会主动与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交往,有时也喜欢与成人交往,对于陌生人有时也不会拒绝。不少家长会担心:万一孩子被别人拐走,怎么办?事实上也的确发生过这种事情,有些坏人用一些糖果来诱骗孩子,以至将孩子拐走。家长怎样做,才能既不妨碍孩子的正常发展,又不发生意外呢?
家长首先不要过分担忧,孩子喜欢和别人玩耍,说明他的发展是正常的。两岁的孩子虽然不怕跟生人玩耍,但是时间不会长,而且在孩子感到不安时,他会以哭声或闹声提醒大人,以示警号。当然为了防患于未然,父母应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带孩子外出时,要随时注意孩子是否在身旁或在视线范围内,有的父母带孩子外出时,一遇到熟人或感兴趣的事情,就只顾自己聊天或观赏,忘记了孩子,结果孩子意外走失。
二是2岁的孩子,虽然理解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有限,但仍可接受一些基本的训练,如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糖果,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以防止坏人以各种手段骗取孩子的信任,不让坏人达到拐骗的目的。
三是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商店等场所,这些地方人多拥挤,便于坏人拐走孩子。家长有急事时,千万不要让陌生人照看孩子,哪怕时间很短,也不能这样做。
小儿是天生的交际家,他渴望与周围人交往,家长应了解孩子的这种需求。为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创设良好的条件。
《如何防止小儿被拐骗》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8723/
发表评论